首页

邕娘作品

时间:2025-05-25 07:03:05 作者:《丹诚相许》亮相文博会 用文献致敬“文化名人大营救” 浏览量:34710

  中新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张素)近期,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一事引发关注。记者16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021年3月至今,法院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周岁至13周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年至15年的有期徒刑。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最高法最新发布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显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各地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最高法注意到,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盗窃、暴力伤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最高法强调要“做实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据知,各地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

  此外,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程序虚化,导致大量未成年人违法后处于无人无力监管、矫治落空状态,以致往往反复实施违法行为,最终造成恶果、构成犯罪。

  最高法认为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完) 【编辑:周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岸田文雄称“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中国” 中方驳斥

武汉3月22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22日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前,该考古项目曾入选202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镇院之宝”《茶馆》开启北京人艺上海驻演

张之臻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亲曾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母亲则是一名射击运动员。张之臻4岁便开启了网球之路,费德勒是他的偶像。随后的日子里,从青少年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张之臻逐渐展现出潜力。

(中国新貌)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铺就发展“快车道”

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教授钱宇提醒,连续好几个小时久坐不活动,无疑会加剧颈椎的负担,甚至出现肩部“下坠感”、手抬不起来、肩膀酸痛等症状。这类人可以利用旅途中的时间,锻炼锻炼颈部肌肉,做一些颈部的对抗运动,以缓解不适。

“二月二龙抬头” 来江西滕王阁“剃龙头”

中国热科院联昌试验站旧址是中国热科院艰苦创业开展新中国天然橡胶研究的溯源地。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发展中国天然橡胶事业,一大批爱国专家和热血青年从大江南北集结海南。

中国邮政浙江省分公司原高级资深经理李金良接受审查调查

课程以运河为主题,该馆宣教部老师依托馆内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展品,重点讲述天津作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与运河互相依存,最终因河而兴的发展历程,以及运河如何带动天津城市发展与特色文化形成。此外,二十中学教师带领学生们梳理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的发展进程,探究运河沿线的气候、水文、地质等特征。“双师”配合,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理解运河与沿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启发学生理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